“十二五”中国新能源产业将打破传统利益格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1/3/7 11:26:29 最新新闻     收藏

煤炭让路 绿色能源消费比重看涨

我国“到2020年减排40%~45%”的承诺引发各路资金对绿色能源高度关注。令企业和资金关注的是,政府的规划目标究竟有多少?尽管“十二五”规划尚未正式公布,但从方方面面的声音来看,在“十二五”期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会首次下降,下降的7个百分点将会由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以及水电、核电和天然气来填补。

“十二五”提高新能源比重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到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可由2009年的70%以上下降为63%左右。按照国家能源局此前提出的 “十二五”煤炭总量为38亿吨的规划,相当于未来5年,每年只增加1亿吨产量,这相比“十五”、“十一五”每年2亿吨的增速而言,足足降低了一半。

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水电和核电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到11%以上。

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资金和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从未冷却,正寻求各种机会进入。尽管“十二五”规划未出,但多地均已制订了当地的规划,据一位参与政策制订的人士透露,各地上报的地方规划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划。

“水”“气”打头惹争议

由于储量优势,天然气和水电成为填补7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的首选力量。然而,种种原因正制约着这两股力量。

“天然气要提高4.4个百分点,这很难。”中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是 “十二五”规划课题组成员之一,他认为,“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应该为6%~7%,而非规划中的8.3%。

杨建红预计,常规天然气将超过1300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大约1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规模也将超过100亿立方米;进口LNG量超过2400万吨,折合天然气320亿~40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天然气达400亿~500亿立方米。

而将煤制气纳入天然气规划仍存争议,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多次叫停煤化工项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也反对将煤制气纳入规划之中。

水电方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停止了审批大型水电项目,即使现在批,也得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周期才能体现出产能,所以,“十二五”只能是给“十三五”做嫁衣。按照规划,常规水电装机规模需要达到2.7亿千瓦时。这样,在“十二五”期间,水电的新开工量预计要达到近1亿千瓦。但是,“十一五”期间,原本规划水电开工量约为7000万千瓦,结果实际开工量只有2000多万千瓦,只有规划量的20%~30%。

非水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行业,多位业内人士认为,1.8%的增量等于将其自身产量翻3倍。而从此前风电的大规模发展来看,应该不难。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议案提案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提交人:致公党中央

致公党中央指出,新能源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关键技术和部件的产业化及技术、设备、服务的整套输出,直接决定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致公党中央建议,应设立新能源研究机构,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在主要的材料、部件和技术等方面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建议设立新能源研究机构,不仅具备一般科研条件和产业经济设施,而且具有“中试”能力,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到检测认证全过程的试验能力,以解决新能源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

■《关于降低新能源成本和推进节能降耗的提案》

提交人:民建中央

民建中央提出,加快技术创新来化解高成本。未来应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的超前规划,重视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避免被动跟从;完善新能源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新能源领域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的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瓶颈,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向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倾斜等等。

■《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经济的建议》

提交人:全国人大代表、皇鸣太阳能董事长黄鸣

黄鸣建议,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对于国内已经具有经济和环境比较优势的技术,建议不再引进或取消对该技术的进口补贴,只引进国内急需且缺乏的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建议国家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创新平台。三是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建议尽快出台新能源国家认证标准、并网特别是光热发电的相关对接办法、技术标准,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予以规范。

黄鸣还建议,将太阳能发电应用项目纳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内,在现阶段适当降低企业税收,进一步提高市场积极性。

■《关于推行合同能源促进节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

提交人: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工商联主席、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

黄代放认为,太阳能发电项目并网实施细则不完善,太阳能发电项目存在并网难问题,导致上网电价迟迟未能推出。因此,他建议,应制定强制并网技术要求及实施规范细则,并出台相关上网电价政策,解决太阳能发电项目并网难问题。

■《关于要注重新能源核心技术新突破研发的提案》

提交人:全国政协委员姚凯伦

姚凯伦指出,我国新能源开发还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他认为,造成我国新能源核心技术滞后的原因有二:一是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二是新能源基础研究领域的水平不高。这两大因素是我国新能源缺乏核心技术的关键所在。

新能源打破传统利益格局 需政策出手相助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太阳能生产线停工的消息不时传出。那么,绿色能源行业的进入是否存在很大的风险?在绿色能源领域,哪些方面存在巨大潜在机会?后续政策走向将会如何?

在“两会”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等权威专家及“两会”代表畅谈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并希望从中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前景广阔 资金跃跃欲试

NBD:在经济不景气时,太阳能生产线停工的消息曾频繁传出。绿色能源行业是否仍然值得投资?

李佐军:我国新能源发展才刚刚开始,发展前景还十分广阔,现在新能源的占比仅在10%左右,化石能源占90%。如果新能源能达到50%的话,那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化石能源来说,利好天然气;从新能源来看的话,利好太阳能和风能。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能源,替代效应会比较明显。从这些行业来看,由于风电有比较好的政策基础,发展空间比较大。水电、核电、太阳能以及海洋能也会有很大的空间。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情况来看,“十二五”煤炭消费比重下降7个百分点,给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以及水电、核电和天然气的发展让出了巨大空间。

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各个地方的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远超国家规划目标,而2020年我国减排40%~45%的承诺更是使得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向此倾斜。目前各路资金跃跃欲试,试图找到进入的机会。

李俊峰:无论是传统能源行业还是清洁能源,目前发展空间都很大,因为需求量太大。现在不是谁发展谁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哪些发展得更快一些,哪些发展得更好一些的问题。水电、风电和核电等都会发展得很快。

NBD:作为皇明太阳能企业的掌舵人,您是怎么看的?

 

黄鸣:首先,我认为绿色能源的应用将在三大领域大有可为,这三大领域分别是工业、交通和建筑。

工业用能占总用能的1/3。我认为,在工业方面也应该尽量用可再生能源。比如说,在茶叶和烟草等的烘干方面,目前来看,多以烧油和烧气的方式为主,其实,直接用太阳能进行转换也是可行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替代其中50%或者更多,最终是要完全替代。

在交通方面,如汽车等,也可以以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

建筑用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建筑节能,另一部分为建筑的能源供应,如照明系统等。无论是节能、采暖,还是照明系统,都可以加大太阳能的利用。

从理论上来讲,有一半以上的用能都可以用太阳能来替代。而这方面的应用不仅仅需要相关企业来推动,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与之相关房地产、建材等行业联手打造。但从目前来看,还刚刚起步,力度太小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在进行房地产规划时,将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考虑进去。另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应该将这方面的功能加强。

在绿色能源的应用方面,我认为太阳能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因为风能资源的使用可能会逐渐饱和。而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目前多以发电居多,我认为应该扩展到光热利用。现在光电的利用率为17%~18%,并网后发电利用率仅为12%,而光热的转化率很容易达到50%。就成本收回而言,3年便可以做到。

依靠政策破解技术瓶颈

NBD: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李佐军:现在一些新能源的成本还相对较高,部分技术瓶颈难以快速取得突破,一旦技术突破达到某个临界点,成本接近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取代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另外,新能源并网的问题仍将长期制约新能源的发展。

李俊峰: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技术不成熟。不论是技术的发展,还是产业化程度,都需要金融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这两个因素一旦缺失其一,行业就会遭到巨大的冲击。光电如此,生物柴油如此,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

电动车必须在电池上下很多工夫,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目前,中国的多晶硅技术都源自国外,光伏电池的大部分关键装备技术也都来自国外,至于更为先进的薄膜电池技术,中国落后五年至十年,缺乏竞争力。

NBD:有专家称,清洁煤将首次写入“十二五”能源规划,目前其发展空间如何,还面临哪些困难?

李佐军:清洁煤需要有技术的突破,大规模商业化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另外,新能源挤压传统能源,触动了一些利益格局,需要通过财税和金融政策来引导,扶持低碳化,给予政策倾斜。

上网难题难在执行

NBD:统计表明,2010年1~6月,风电未收购电量为27.76亿千瓦时。上网难成为现在发展的重大难题,那么,这给发电企业投资增加了风险,您认为以后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俊峰:这个数据我知道,不过这是对商业运行数据的统计,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还处于调试中,并未签订商业合同,事实上是并网了的,现在真正没有并网的风电只是少数。每个企业的调试期不同,有的长达一年多,这是正常的。现在并不存在风电上网难的问题,也不存在风电上网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政策执行问题。

李佐军:这涉及到电力改革、各个方面的利益分割和权力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搞好各个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发电环节、配电环节还是售电环节,均涉及到利益矛盾问题,上网同样如此。新能源上网以后,对新能源企业来说是个利好,但是,对电网公司来说,就要看值不值了,给新能源企业牵线不经济,电网就没有积极性。

从2002年至今,电力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因此,上网难这个问题在电力改革没有完成前会一直存在。

NBD:预计国家将会出台哪些政策进行扶持?

李俊峰:在“十二五”期间,对新能源的扶持政策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仍会延续“十一五”的政策,至于更偏向于谁,仍需待政策正式发布。

黄鸣:希望能够出台更多侧重于用户端方面的政策,支持示范工程,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运作。如太阳能光热以及在建筑上的应用,农村的太阳能沼气、大棚等应用。

NBD:一直被热捧的太阳能行业最近吃了次“闭门羹”,美国“301”调查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请问各位,从长期来看,应该如何应对?

李俊峰:“301”调查案已成过去。从这个事情来看,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运用WTO法则来维护利益。在面对贸易争端时,应该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李佐军:需要提出的是,现在新兴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一出来,无论是否具备条件,地方都一窝蜂地上项目。我认为,应该通过政策引导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另外,我国太阳能企业应该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还应该争取掌握国际话语权。

黄鸣:如果一定要说哪方面的投资空间更大的话,我认为,在太阳能整个产业链中,应以终端为龙头,太阳能在建筑、交通、工厂和园区等多方面都值得投资。链条的最终端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服务、安装与建筑结合等等,包括材料和原部件。

中丹企业合力推第二代乙醇汽油

原油价格再次破“百”,有没有相关替代能源可解燃眉之急?通过相关渠道得知,第二代乙醇汽油每升制造成本远低于目前约7元/升的市场普通汽油价。

第二代乙醇汽油由中粮、中石化和诺维信3家企业合作推出。据了解,其将共同推进第二代农作物秸秆制乙醇汽油试生产进程,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合资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

诺维信总部位于丹麦,是全球最大的生物燃料酶制剂公司,2006年开始与中粮合作农作物秸秆制乙醇汽油的研发,之后中石化加入这一联盟。

根据协议,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建立后,由诺维信为该工厂提供酶制剂,并力争在2013年之前进行商业化生产。

专家指出,我国日益扩大的石油需求和有限的石油资源使得寻求替代能源成为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乙醇汽油主要是玉米制成的,今年以来,随着我国进口玉米的增加,此举受到质疑。而农作物秸秆制燃料制乙醇汽油,避免了汽车和百姓“争夺粮食”的问题。以玉米秸秆和其他非食用植物为原料,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能耗和生产碳排放少等优点。

据诺维信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生产第二代纤维素乙醇的成本正不断降低,总体成本已降低到接近传统汽油的生产成本,并且未来仍将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广大汽车用户使用源自秸秆等原料的燃料来驱动汽车将不再遥远。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生物新能源还处于襁褓期,既面临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问题,也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这个产业仍处在投入期,需要政府提供包括补贴政策在内的有力支持。

清华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介绍,一直以来,我国都在扶持乙醇汽油产业,补贴金额从900元/吨到2000多元/吨不等,此前曾出台相应政策将补贴调至1373元/吨,但一直没有落实下来。

中粮科学研究院生化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林海龙则表示,只有中国拥有或者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化装置,形成规模之后,政府才会对技术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详细评估,从而出台相对合理的支持政策。

诺维信高层预计,以后政府仍会对乙醇汽油进行政策扶持。具体来看,最近国家发改委为几个示范装置提供了支持经费,同时成立了国家生物液体燃料研发中心。
 

关注热点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
沪ICP备090865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