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格局现三重变化
来源:能源经济网  2011/4/28 10:21:54 最新新闻     收藏

受中东地缘政治形势和日本核电危机的影响,国际能源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矛盾凸显。

近两个多月以来,一系列带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的地缘政治事件正在改变着全球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在突尼斯点燃的“革命”之火,延续到了埃及和利比亚,又波及到海湾君主国巴林和沙特阿拉伯,世界石油“心脏地带”波斯湾也引发“涟漪效应”。在东亚日本,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侵袭,导致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以来的最大灾难。
    北非、中东地区富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地区动荡的不确定性担忧让石油价格飙升,产油国从中收益;日本核电危机让国际社会“谈核色变”,必将引发国际社会理性反思核电站的利弊,特别是在核电占有重要地位的欧盟国家;核电资源的减少又将直接导致化石能源需求的上升,或将进一步增加中东局势的敏感性。因此,国际能源格局将发生三重重大变化。
    第一重变化是世界石油市场呈现出“区域化”格局的特点。如果石油供给出现瓶颈,某个区域价格将会较大幅度高于另外区域,西德克萨斯原油(WTI)与布伦特(Brent)原油基准价格之间的价差呈现出倒挂就是“区域化”格局的重要表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两种基准原油,一种是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价格,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进行交易;另一种是布伦特(Brent)价格,在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进行交易。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为轻质、低硫原油,品质高,美国石油学会比重度指标(API)为39.6,含硫率仅为0.24%,因此汽油产出率最高。布伦特原油则是15种不同油质原油的混合,API比西德克萨斯原油要高,但仍属轻质,含硫率为0.37%,综合品质稍逊于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
    一般来说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要比布伦特原油价格要高,有1-2美元/桶的溢价。但由于北非、中东局势动荡,特别利比亚局势的不确定性,欧洲市场深感忧虑,使得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比西德克萨斯原油高出达15美元左右,高峰期价差接近20美元,出现“倒挂”。
    利比亚为世界第13大石油出口国,非洲储量第一,欧洲是其主要出口市场。目前欧美等国强行对利比亚武力干预,即便卡扎菲下台,利比亚也难以安宁。富有打“非对称性战争”经验的卡扎菲集团或会“重操旧业”,对西方“背叛者”实施恐怖袭击,届时,利比亚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阿富汗。欧洲能源市场的焦虑心理,反应到布伦特交易价格上,就是价格高位盘旋。而美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加拿大、南美等地则相对安全,因此西德克萨斯价格会持续低于布伦特价格。
    第二重变化是俄罗斯在国际能源政治格局中的话语权大幅提升。如果说沙特、阿联酋、伊朗等欧佩克成员原油产量受到内部“配额”制约的话,俄罗斯则是“自由之身”,不受束缚。俄罗斯油气储量巨大,其石油产量2009年一度超过沙特。
    俄罗斯能源部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比2009年增长2.2%至1015万桶/日,创下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纪录。2010年的石油价格曾涨至每桶90美元以上,故俄增产动力充沛。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显示,2009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为700万桶/日,其中80%出口欧洲市场。相同的分析逻辑,2011年石油价格攀升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位,俄罗斯必然会开足马力增产,可见,北非局势让俄罗斯不但不受影响,反而从中“渔利”。此外,由于利比亚石油产量骤减,欧洲各国也会相对增加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数量。因此,俄罗斯石油地缘政治影响力提升。
    在天然气方面,俄罗斯则更具话语权。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天然气第一大出口国,利比亚事件对俄罗斯来说也是“重大利好”。近几年来,天然气凭借其清洁性和低碳排放等特点已成为欧洲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欧洲主要天然气产地北海气田的产量逐年下降,欧洲不得不从俄进口大量天然气以满足其需要。但“俄乌斗气”让欧洲尝尽苦头,深刻意识到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种种弊端,因此积极谋求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战略。但北非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南欧各国利用天然气管道从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过进口大量天然气资源。
    意大利埃尼集团(ENI)通过“绿溪”管道(Green Stream)每年从利比亚进口11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利比亚危机让意大利不得不关闭“绿溪”管道。无奈,欧洲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意大利只能“向东看”,转向俄罗斯弥补天然气的不足。可见,欧洲未来很难大幅降低自己俄气的进口比例,多元化战略面临挑战,俄地缘政治话语权大幅提升。
    第三重变化是全球核电发展步伐放缓,化石能源需求放大。日本核反应堆爆炸带来的直接损失巨大,但心理层面的间接影响会更大。日本能源匮乏,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主要进口来源地就是海湾国家。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显示,按照日本国家发展战略,日本计划提升核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例,由目前的27%提升到2030年的50%,以减少日本对外能源依赖度、增加能源可持续性,提升自己的国家能源安全。但福岛事件,无疑会让日本重新审视自己发展核电替代战略。 
    “核爆”后的核电站无法继续供电,电力短缺部分只要依靠化石能源,特别是天然气和石油来替代发电。作为一个油气进口大国,日本必然会更加依赖海湾国家,石油供应链条的脆弱性会加大。相应地,日本或会加强对南海诸岛油气资源的争夺,中日摩擦概率增大。随着日本灾后重建的逐步展开,受灾工厂逐步恢复生产,日本对油气和煤炭的需求也会大幅提升,未来化石能源价格也会受到影响,价格趋高。
    此外,欧洲各国核电发展战略也趋缓。德国政府已宣布关闭7所核电反应堆3个月,重新评估核电工业。意大利政府原定就重启核电发展问题进行全民投票公决,但现在看来结果不会乐观。欧洲各国能源部长都表示欧盟要开专门能源会议讨论欧盟核电发展前景。 欧洲水电发电能力已经饱和,火电发展又受制于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而不会提上日程。核电和天然气被视为代替石油和煤炭的理想清洁能源,当核电发展遭“急刹车”,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需求又会大增。
    地缘政治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会给国际能源格局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原油价格突破一百美元心理价位或又成为常态。面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新变化,中国政府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的同时,也应积极关注北非局势的发展,从大局部署,维护我国能源利益。

关注热点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
沪ICP备090865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497号